跟着怀音知识一起认识教育部再发高考提醒,希望本文能解答你当下的一些困惑。
教育部称高考录取不存在内部指标,还有何重要提醒?

教育部除了提醒高考录取不存在内部指标,还提醒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教育部表示,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合作办学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并不一样。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上述所谓的“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能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
高考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据了解,教育部“三十个不得”禁令中明确提出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无计划或擅自突破计划规模进行招生或违反计划管理要求调整计划,省级招办不得违反投档工作程序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校投放考生档案,不得违反规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标准录取考生、拒绝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
因此,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教育部发布志愿填报预警,考生和家长该注意什么?
教育部发布志愿填报预警,考生和家长都需要注意,防止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避免上当受骗。其次就是后高考时代应该理性一点,切勿盲投,不要相信任何人的精准或一些精确信息的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重大的事情,所以但凡是让你花钱买服务的事咱就别干,小心高价是陷阱。
家长和考生需要注意,防止输入陷阱
根据教育部提醒,社会上有机构和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像这样的活动基本上都是陷阱,所以各位家长们需要注意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还会出现诈骗等问题,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这所谓的内部信息,全部都是骗局,而且会让你花的冤枉钱,填错志愿。
谨慎一点,切勿盲从
这些内部消息其实就是一些假的消息而已,并不存在着一些真实的事情。这些人假冒填报专家,比如某些资讯打出广告说他们是比较优秀的企业认证管理师,实际上他们就是在社会上面招募的人员。通过公司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作为辅导,那么家长如果相信了他们的他们的聘职就是在花冤枉钱,而且志愿也可能会被填错。
但凡是花钱买服务的事情,绝对是陷阱
这些咨询质量是很难有保证的,所以志愿填报的成功率也比较低,会损害到孩子的正当利益。还有一些机构假借咨询服务的模式进行诈骗,收取高额费用之后直接溜之大吉。还有一些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他提前交学费的等等,这些都会让您遭受损失,所以各位千万不要相信这些机构。然后填报志愿可以寻找一下自己的老师或一个学校,然后通过学生们的建议去填报一个属于自己的志愿。
2022年全国高考生注意事项
【 #高考# 导语】 从陇南考试了解到,2022年全国高考生注意事项,详细内容如下:
——关于疫情防控
教育部反复提醒三件事:
✎一是做好考前本地14天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不到人群流动性较大场所、不前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等。对于滞留在外省的考生,应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如实报告自身健康情况、相关返程安排等信息,提前14天返回考点所在省(区、市)。
✎二是按照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工作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码、体温等健康筛查工作,并服从考点相关防疫安排。
✎三是保持通讯畅通,密切关注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发布的相关公告信息。如有突发特殊情况,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报告。
此外,各地也已陆续发布参加高考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比如北京市提出,严格落实“三个”工作要求:一线考务工作人员接种疫苗、全体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进行48小时内核酸检测、全体考生进行考前14天健康监测。
浙江省提醒考生须在考前14天完成浙江健康码的申领,并如实申报考前14天内的健康状况。
吉林省通知考生从考前14天开始,完成行程卡和健康码注册,并填写疫情防控考生书和旅居轨迹监测记录表等。
——关于招生考试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入学机会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继续实施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计划,严格报考条件,加强资格审核,优化招录程序,推动专项计划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教育部要求,优化考生咨询服务。各地要深入实施“高考护航行动”,为考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考试招生全流程服务。
考试期间,要强化对治安、交通、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综合保障,为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营造温馨的考试招生环境。
严禁学校和教师与校外培训等社会机构合作,通过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收取费用、谋取利益。
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或个人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监管,加大治理收费不规范、价格欺诈及虚假宣传等问题力度,提醒考生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不得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高校制作录取通知书应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避免铺张浪费。
——关于专业调整
根据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审批专业188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8个,撤销专业点804个。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科学史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