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数中国学子而言,高考不仅是一场知识与意志的较量,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抉择。当尘埃落定,成绩公布之际,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便成为了每位考生及家长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原则、信息获取、策略制定到实际操作步骤,全方位解析“高考怎样填报志愿”,并特别提及“高考志愿填报入口”的相关信息,旨在为即将踏入人生新阶段的你提供一份实用的指南。
一、了解政策,明确方向首先,考生及家长需仔细研读当年教育部及各省(市、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发布的高考志愿填报政策,包括批次设置、投档规则、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的区别等。这些信息是制定填报策略的基础,有助于避免盲目跟风,确保志愿填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自我评估,精准定位结合自身兴趣、特长、职业规划以及高考成绩,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估。利用历年高校录取分数线、专业排名、就业前景等数据,初步筛选出
怎样填报高考志愿?
1、首先按照老师告家长书里面网址,打开高中填报志愿的网站,如下图。
2、然后在右边填上孩子的姓名准考证,以及密码验证码,初始密码为准考证相同号码,登陆以后自行改换密码,并且要牢牢记住。
3、名字,准考证号码,密码,验证码填写无误,点击确认后,会显示登录成功,点击确认。
4、下面会出现一篇告家长书,我们要仔细的阅读,阅读完以后,点击,下面的“同意的条款”。
5、然后还会出现一个说明,我们仔细看完以后点击下面的“填写志愿”按钮。
6、填写孩子的名字,性别,出生年月然后填写监护人的名字,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师范专业选择“不”,才能够报考4星高中,我们按照孩子的成绩填写相应高中名称即可,第一志愿享受指标生名额。
7、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提交后会出现一个,你刚才填写表格的页面,可以再检查一遍,如果无误就可以点击上面的退出系统,高考志愿就填写完成了,在5月31号,23:00之前都可以进行更改,24:00以后网站关闭不可以进行更改了,所以填写的时候要慎重。
高考怎样填报志愿?
高考填志愿本科和专科不是一起报的,一般先填本科专业,等本科院校录取完成之后,再进行专科的填报。
全国本科志愿填报一般在6月25日左右,同时会填报提前批志愿,有的省市会把本科各批次志愿放在一起填报,投档录取后会公布征集志愿。而专科志愿填报部分省市在7月末8月初开始,也有地区在7月填报,具体还应以考试院公布为准。一般3、4天报名截止。
以河南为例:考生志愿在网上填报,分三次进行:
1、6月26日8:00-28日18:00。填报:军队招飞、本科提前批(公安、司法专科随该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艺术本科提前批、专升本、对口招生(本、专科)志愿;
2、6月30日8:00-7月2日18:00。填报:艺术本科A段、艺术本科B段、特殊类型招生、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志愿;
3、7月4日8:00-8日18:00。填报: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志愿。
填报志愿的流程:
第一步:筛选能上的大学。
筛选能上的大学,重点还是依靠分数来判断录取的可能性。首先,通过批次和招生计划,我们可以进行基础的定位,简单来说,考生的分数线在哪一条批次分数线之上,那当前分数可以选择的最好的大学就在这一个批次里面。
第二步:筛选教学质量好的大学“好的大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如果真要深究,好的大学就意味着的院校本身的各方面实力的一个综合评价。在国内,各种大学可以根据其特色、优势、主管单位等维度来划分不同的层次。
第三步:确定专业方向这是填报志愿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专业方向不能确定,其它工作就很难开展。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们也不知道该学什么专业,如果不能完全确定,也可以确定一个大概的方向或者备选两到三个专业方向。
第四步:确定学校地域范围地域和专业的影响也很巨大,如北大排名是在厦大之前,但就会计专业而言,厦大却在北大之上。地域方面,如西北大学是211院校,排名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之前,但若是在杭州就业,西北大学的学生未必就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更有优势。
高考填志愿的步骤是什么
填报志愿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了解批次录取分数线,多数省份都在省线和高考分数出来后再统一填报志愿。高考志愿填报要注意提前了解专业内涵和自身的兴趣。
高考志愿填报步骤
1.在填报志愿时,如果自己分数够高,应该以挑选院校为主,重点大学的名气会让你更有优势;如果分数够不到重点大学,那么就以挑选专业为主,最好选一般院校里的王牌专业。
2.填报志愿时,要进行估分预算,自己选择一些具体的学校和专业后,上官网查历年录取分数线,看看与省控线的分差,最好取近三年的平均值,然后看自己的成绩能否报上。
3.最后就是在填报志愿时,顺序应按分差从大到小填报,最好服从调剂,这样被退档的风险就降低很多,如果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在大一时争取转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志愿填报理智看待新设专业
出于市场需要,很多大学纷纷开设新兴专业,但是考虑到这些专业成立时间较短,设备和教师资源相对短缺,课程设计也不太成熟,所以考生切勿盲目跟风,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并且一定要选择报考范围内最好的学校,才有教学质量和就业机会的基本保障。
2.志愿填报理智看待热门专业
很多考生在报考时会将热门专业作为首选,这是正确且正常的,因为热门专业就业率高、工资高、发展前景好,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否则入学后发现自己完全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学习能力,到毕业时专业能力不强的人很难被企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