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音知识将重点带大家了解取消初中毕业普职分流,希望可以帮到你。
取消初中毕业后分流职业院校,可以解决哪些难题?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四月二十号修订通过,自五月一号起实行,这个消息可谓是炸开了锅。这是教育法实施26年来的首次大修,其中家长们讨论的热点是《职业教育法》中关于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的提案。很多家长知道这个消息有些盲目的高兴,认为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中考考得怎么样都能够进普通高中了。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取消普职分流,并不代表初中毕业之后都能进普高,更不是把之前的制度取消重置。
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层次分流。之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高中阶段学生招生工作的通知,也曾明确的提到——要将应届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引导应届的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
然而此次修改之后的《职业教育法》。是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从分流到协调发展,虽然看上去只是几个字的差别,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强制性的意味在变弱。取消初中毕业后分流是要转变发展中职的思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认同感,拓宽学生的成才,选择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我高中中教育实行的是普职分流模式,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存在着评价不高等问题,普职分流被部分人认为是高分学生进普高,低分学生仅终止于职高。针对这样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近年来,也有不少的专家提出了取消中职普及高中,推迟普职分流受到了一些家长的追捧,但这无益于解决问题。因为就算是把所有的高中都办为普高,普高之间还是有办学质量的差异,这一差异能比义务阶段的学校差异还要大, 而且高中毕业之后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进高职院校。
那如果社会舆论仍旧是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低,那么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还是会有被分层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同样也会传导到初中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阶段。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于社会,把职业教育作为公民的层次教育,让教育扮演了社会分层的功能。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得不把职业教育确定为类型教育。这次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也成为本次改革最大的亮点。
那么我们要怎样去理解这个类型教育呢?作者认为:作为教育的职业教育不仅仅只有中高职层次,还有本科层次、硕士层次,还有博士层次。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的时代之后,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应该是约百分之九十的高等院校都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利于大家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好不好?在当地被不被认可?学生是否愿意上职业学校?企业是否愿意招聘职校的学生等等众多问题——职校毕业的学生发展的前景好不好,这才是更关键的问题,也是把学生和家长从教育的焦虑与压力中解放出来,也是更为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