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音知识带大家认识并深入了解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所遇到的难题。

2022天津医学基础知识试题-诊断学试题解析(2022.1.4)

2022天津医学基础知识试题-诊断学试题解析(2022.1.4)

1. 全腹膨隆,腹外形随体位而改变,见于:

A.肠梗阻

B.肥胖症

C.腹腔积液

D.人工气腹

2. 腹壁揉面感多见于:

A.胃肠穿孔

B.肝脾破裂

C.结核性腹膜炎

D性胆囊炎

3. 小肠梗阻时,其蠕动波常出现在:

A.上腹部

B.下腹部

C.左侧腹部

D.脐部

4.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腹部视诊常见:

A.紫纹

B.白纹

C.淡红色纹

D.蓝黑色色素沉着

5. 无痛性胆囊肿大伴进行性黄疸患者,应首先考虑:

A.胆囊炎

B.胆囊结石

C.胰腺炎

D.胰腺癌

6. 诊断肝包虫病具有特殊意义的体征是:

A.肝大

B.肝震颤

C.肝区触痛

D.腹腔积液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腹部外形的知识点。(2)①腹腔积液临床上也称为腹水,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壁明显膨出,腹部外形呈扁而宽,称为蛙腹。侧卧或坐位时,因液体向下移动而使腹下部膨出(C对)。②腹内积气多在胃肠道内,大量积气可引起全腹膨隆,使腹部呈球形,两侧腰部膨出不明显,移动体位时其形状无明显改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或肠麻痹(A错)。③积气在腹腔内,称为气腹,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移动体位时腹部形状无明显改变(D错)。肥胖症可引起全腹膨隆,腹部呈球形或椭圆形(B错)。故本题选C。

2.【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腹部触诊的知识点。(2)①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AB错)。②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铺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柔初感(C对),此征亦可见于腹膜转移癌。③局部腹壁紧张常见于腹内脏器炎症波及腹膜而引起,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D错),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炎。故本题选C。

3.【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视诊中肠蠕动波的知识点。(2)小肠梗阻所致的蠕动波多见于脐部(D对),严重梗阻时,胀大的肠袢呈管状隆起,横行排列于腹中部,组成多层梯形肠型,并可看到明显的肠蠕动波,运行方向不一,此起彼伏,全腹膨胀。结肠远端梗阻时,其宽大的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成球形,随每次蠕动波的到来而更加隆起。如果发生了肠麻痹,则蠕动波消失。故本题选D。

4.【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视诊中腹纹的知识点。(2)①白纹为腹壁真皮结缔组织因张力增高断裂所致,呈银白色条纹,可见于肥胖者或经产妇女(B错)。②妊娠纹出现于下腹部和髂部,在妊娠期呈淡蓝色或粉红色,产后则转为银白色而长期存在(C错)。③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征象,出现部位除下腹部和臀部外,还可见于股外侧和肩背部(A对)。故本题选A。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胰腺触诊检查的知识点。(2)①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均会出现右上腹疼痛(AB错)。②急性胰腺炎常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常无黄疸(C错)。③胰腺触诊呈坚硬块状,表面不光滑似有结节,则可能为胰腺癌。癌发生于胰头部者(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库瓦西耶征(Courvoisier sign)阳性(D对)。故本题选D。

6.【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肝脏触诊的知识点。(2)手指掌面稍用力按压肝囊肿表面片刻,如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称为肝震颤,肝震颤见于肝棘球蚴病(也称肝包虫病)。其发生机制为包囊中的多数子囊浮动,撞击囊壁而形成震颤(B对)。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包括肝棘球蚴病)等(A错)。故本题选B。

 

2022天津医学基础知识试题-诊断学试题解析(2022.1.4)

1. 全腹膨隆,腹外形随体位而改变,见于:

A.肠梗阻

B.肥胖症

C.腹腔积液

D.人工气腹

2. 腹壁揉面感多见于:

A.胃肠穿孔

B.肝脾破裂

C.结核性腹膜炎

D性胆囊炎

3. 小肠梗阻时,其蠕动波常出现在:

A.上腹部

B.下腹部

C.左侧腹部

D.脐部

4.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腹部视诊常见:

A.紫纹

B.白纹

C.淡红色纹

D.蓝黑色色素沉着

5. 无痛性胆囊肿大伴进行性黄疸患者,应首先考虑:

A.胆囊炎

B.胆囊结石

C.胰腺炎

D.胰腺癌

6. 诊断肝包虫病具有特殊意义的体征是:

A.肝大

B.肝震颤

C.肝区触痛

D.腹腔积液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腹部外形的知识点。(2)①腹腔积液临床上也称为腹水,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壁明显膨出,腹部外形呈扁而宽,称为蛙腹。侧卧或坐位时,因液体向下移动而使腹下部膨出(C对)。②腹内积气多在胃肠道内,大量积气可引起全腹膨隆,使腹部呈球形,两侧腰部膨出不明显,移动体位时其形状无明显改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或肠麻痹(A错)。③积气在腹腔内,称为气腹,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移动体位时腹部形状无明显改变(D错)。肥胖症可引起全腹膨隆,腹部呈球形或椭圆形(B错)。故本题选C。

2.【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腹部触诊的知识点。(2)①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AB错)。②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铺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柔初感(C对),此征亦可见于腹膜转移癌。③局部腹壁紧张常见于腹内脏器炎症波及腹膜而引起,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D错),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炎。故本题选C。

3.【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视诊中肠蠕动波的知识点。(2)小肠梗阻所致的蠕动波多见于脐部(D对),严重梗阻时,胀大的肠袢呈管状隆起,横行排列于腹中部,组成多层梯形肠型,并可看到明显的肠蠕动波,运行方向不一,此起彼伏,全腹膨胀。结肠远端梗阻时,其宽大的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成球形,随每次蠕动波的到来而更加隆起。如果发生了肠麻痹,则蠕动波消失。故本题选D。

4.【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视诊中腹纹的知识点。(2)①白纹为腹壁真皮结缔组织因张力增高断裂所致,呈银白色条纹,可见于肥胖者或经产妇女(B错)。②妊娠纹出现于下腹部和髂部,在妊娠期呈淡蓝色或粉红色,产后则转为银白色而长期存在(C错)。③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征象,出现部位除下腹部和臀部外,还可见于股外侧和肩背部(A对)。故本题选A。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胰腺触诊检查的知识点。(2)①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均会出现右上腹疼痛(AB错)。②急性胰腺炎常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常无黄疸(C错)。③胰腺触诊呈坚硬块状,表面不光滑似有结节,则可能为胰腺癌。癌发生于胰头部者(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库瓦西耶征(Courvoisier sign)阳性(D对)。故本题选D。

6.【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肝脏触诊的知识点。(2)手指掌面稍用力按压肝囊肿表面片刻,如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称为肝震颤,肝震颤见于肝棘球蚴病(也称肝包虫病)。其发生机制为包囊中的多数子囊浮动,撞击囊壁而形成震颤(B对)。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包括肝棘球蚴病)等(A错)。故本题选B。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51)-2020天津医疗卫生

1. 用呋塞米利尿属于哪种药理效应:

A.兴奋

B.抑制

C.中和

D.解毒

E.没有影响

2. 在治疗量下出现,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不良反应是:

A.副反应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3. 可以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是:

A.最小有效量

B.最大有效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有效量

E.半数致死量

4.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是:

A.激动药

B.拮抗药

C.增敏药

D.脱敏药

E.拮抗药

5. 影响药物的机体因素不包括:

A.年龄

B.性别

C.遗传

D.药物相互作用

E.疾病状态

6. 不属于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A.耐受性

B.耐药性

C.依赖性

D.停药症状

E.毒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理效应的知识点。(2)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例如,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呋塞米增加尿量均属兴奋(A对);阿司匹林退热和吗啡镇痛均属抑制(B错)。

2.【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作用两重性-不良反应的知识点。(2)解毒药物的应用原则:①副反应:也称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是药物本身固有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A对)。②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③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药理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④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⑤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BCDE都错,故选A)。

3.【参考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效应与剂量的关系-治疗指数的知识点。(2)①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C对)。②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或阈浓度):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A错)。③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B错)。

4.【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作用于受体药物的分类-激动药的知识点。(2)①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依其内在活性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A对)。②拮抗药: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如纳洛酮和普萘洛尔均属于拮抗药(B错)。

5.【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机体因素的知识点。(2)机体因素包括: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态、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等。②药物因素: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

6.【参考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的知识点。(2)①耐受性:为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增加剂量可恢复反应,停药后耐受性可消失。②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③依赖性:依赖性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生理性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生理依赖性也称躯体依赖性,即停药后患者产生身体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即停药后患者只表现主现不适,无客观症状和体征。④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征:患者在长期反复用药后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症状。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51)-2020天津医疗卫生

1. 用呋塞米利尿属于哪种药理效应:

A.兴奋

B.抑制

C.中和

D.解毒

E.没有影响

2. 在治疗量下出现,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不良反应是:

A.副反应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3. 可以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是:

A.最小有效量

B.最大有效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有效量

E.半数致死量

4.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是:

A.激动药

B.拮抗药

C.增敏药

D.脱敏药

E.拮抗药

5. 影响药物的机体因素不包括:

A.年龄

B.性别

C.遗传

D.药物相互作用

E.疾病状态

6. 不属于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A.耐受性

B.耐药性

C.依赖性

D.停药症状

E.毒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理效应的知识点。(2)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例如,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呋塞米增加尿量均属兴奋(A对);阿司匹林退热和吗啡镇痛均属抑制(B错)。

2.【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作用两重性-不良反应的知识点。(2)解毒药物的应用原则:①副反应:也称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是药物本身固有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A对)。②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③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药理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④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⑤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BCDE都错,故选A)。

3.【参考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效应与剂量的关系-治疗指数的知识点。(2)①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C对)。②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或阈浓度):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A错)。③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B错)。

4.【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作用于受体药物的分类-激动药的知识点。(2)①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依其内在活性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A对)。②拮抗药: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如纳洛酮和普萘洛尔均属于拮抗药(B错)。

5.【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机体因素的知识点。(2)机体因素包括: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态、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等。②药物因素: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

6.【参考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的知识点。(2)①耐受性:为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增加剂量可恢复反应,停药后耐受性可消失。②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③依赖性:依赖性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生理性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生理依赖性也称躯体依赖性,即停药后患者产生身体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即停药后患者只表现主现不适,无客观症状和体征。④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征:患者在长期反复用药后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症状。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96)-2021天津医疗卫生

1. 有关胸骨角描述错误的是:()

A.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而成

B.平对第2肋

C.微向前

D.在表体不易摸到

2. 关于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左肺比右肺窄而长

B.分别位于两侧胸膜腔内

C.左肺分三叶、右肺分两叶

D.肺尖超过胸廓口上3~4cm

3. 肾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

A.肾筋膜、纤维膜、脂肪囊

B.纤维膜、脂肪囊、肾筋膜

C.肾筋膜、脂肪囊、纤维膜

D.脂肪囊、纤维膜、肾筋膜

4. 下列对器官“体表投影”的描述错误的是:()

A.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B.肾门的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

C.肺下缘的体表投影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

D.心尖的体表投影在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1〜20cm处

5. 颈椎的主要特征是:()

A.棘突短

B.有横突孔

C.有椎孔

D.椎体大,呈肾形

6. 眼的屈光系统包括:()

A.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

B.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C.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D.角膜、玻璃体和睫状体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D。解析:(1)这道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骨学-躯干骨的知识点。(2)胸骨角,是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接处(A错),向前微突成角(C错),由软骨连接形成柄胸联合,两侧分别与第2肋软骨形成胸肋关节,交接处的稍微隆起。两侧平对第2肋(B错),可在体表触摸到(D对)。故本题的答案为D。

2.【参考答案】A。解析:(1)这道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肺的知识点。(2)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A对)。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C错)。肺尖位于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处(D错)。两肺均位于胸腔内。而不是胸膜腔内(B错)。故本题的答案为A。

3.【参考答案】B。解析:(1)这道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肾的知识点。(2)肾有三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B对)。①纤维囊:贴附于肾表面,薄而坚韧,与肾实质连结疏松,易剥离。②脂肪囊:包被于纤维囊的外面,为富含脂肪的结缔组织。③肾筋膜:为最外层,分前、后两层包被肾和肾上腺。故本题的答案为B。

4.【参考答案】D。解析:(1)这道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内脏系统的知识点。(2)心尖的体表投影在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或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D对,ABC错)。故本题的答案为D。

5.【参考答案】B。解析:(1)这道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骨学-颈椎的知识点。(2)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D错),横突上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着的特点(B对)。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和静脉穿行;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A错);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运动。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故本题的答案为B。

6.【参考答案】C。解析:(1)这道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感觉器-视器的知识点。(2)人眼的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所构成。(C对)故本题的答案为C。